卡通形象授權又有稱品牌許可,是指授權者將自己的所擁有或代理的圖像、商標或品牌等無形資產,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權者使用。被授權者按照合同規(guī)定,從事經營活動(通常是生產、銷售某種產品或者提供某種服務)并向授權者支付相應的費用——權利金。同時,授權者給予被授權者人員培訓、組織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與協(xié)助。良好的運用卡通形象授權,能對企業(yè)或品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快速切入市場,節(jié)省時間減少渠道費用;2、借卡通形象的知名度,搭順風車順勢成名;3、減少設計創(chuàng)意,少走彎路,增加成功概率;4、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市場效益。
2000年初,國內快速消費品還鮮見卡通授權,國際上知名的卡通形象如:Hellokitty、Disney、Snoopy都是香港的公司代理,門檻高要價高條件苛刻,讓國內從來沒有嘗試過這類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難以接受。2006年后在上海才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卡通品牌形象授權公司,全面推動了國內的卡通形象授權工作,也開始逐步被快速消費品企業(yè)接受。
2003年,恒安集團旗下的“心相印”品牌已持續(xù)了幾年的高速增長,“薰衣草”系列產品也獲得成功開發(fā)。當“薰衣草”系列產品正在如火如荼的走向銷售高潮時,恒安集團開始接觸臺灣“幾米”經紀公司,決定試水卡通形象授權這一新模式。2004年,“心相印”聯(lián)袂臺灣“幾米”,率先在生活用紙行業(yè)開啟卡通形象授權先河,力求借助全球華人圈著名的臺灣繪本漫畫家“幾米”的作品進軍生活用紙的一線市場。無疑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心相印”找到了一個可以助力的載體或橋梁,以支持對一線市場(北上廣深)的市場滲透。首先有著較高的品牌概念相識度,其次“幾米”一線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正是“心相印”需求。無疑,有計劃有步驟的產品推廣以及恒安集團強大的銷售渠道執(zhí)行力也推動了“幾米”系列產品的成功。2010年,與“幾米”長達6年的合作告一段落,恒安集團隨后啟用韓國卡通形象“冬己”, 只需兩輪的推廣促銷,“冬己”可愛、浪漫、溫馨的形象完全融入“心相印”品牌,實現(xiàn)了由“幾米”到“冬己”的完美過渡。一次過渡兩輪合作堪稱行業(yè)經典案例,為“心相印”成為行業(yè)第一品牌的成功立下汗馬功勞。
擁有生活用紙四大家族之稱的其它三大品牌也有過多次卡通形象授權合作:“清風”與機器貓;中順潔柔的“太陽”與“憤怒的小鳥”;“維達”與“NBA”、“功夫熊貓”、“喜羊羊”、“冰川時代”。一番卡通形象授權使用新景象,在我看來是失敗多于成功。在這里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談卡通形象授權中應注意的問題,個中滋味自己評判:
1、卡通形象能否彌補自己市場與品牌不足。
當年“心相印”品牌急需年輕、高收入的新生代消費人群的進入來應對未來的市場發(fā)展,“幾米”的消費人群正是“心相印”的需要,同樣“幾米”在一二線城市形成消費群也是“心相印”需要擴展的區(qū)域。這一點如同談戀愛一樣,背景、文化已經興趣愛好是否門當戶對。
2、卡通形象能否激發(fā)團隊的熱情已及對銷售與市場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終究我們選擇使用的卡通形象比較多,主動權在企業(yè)的手上,只要公司管理層支持,本人認為操作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但是能否激發(fā)銷售與市場團隊就難做多了,這就需要品牌管理團隊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市場狀況與競爭力分析就非常重要了。同時市場部的企劃案,還有市場部在全體銷售團隊中的信譽度已及過去的產品開發(fā)成功率,內部人員營銷效果等都影響著推廣目標的達成,這些都是一個個艱難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完成。
3、卡通形象與品牌概念的相似度要高。
消費者對卡通形象的態(tài)度如形象知名度、形象喜好度及受眾年齡與文化,“心相印”與“幾米”共有的溫馨、柔情、可愛、浪漫等,“幾米”漫畫以其呈現(xiàn)的不經意,柔軟了現(xiàn)代都市年輕人的整個內心世界,這些都是“心相印”需要的情感驅動。
4、能否借機改善公司產品結構,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恒安集團當時苦于衛(wèi)生卷紙毛利率低的狀況,急需增加非衛(wèi)卷來改變公司產品結構,提升品牌的毛利空間,并同時提升一線市場的占有率,“薰衣草”系列產品的成功為“幾米”系列非衛(wèi)卷的開發(fā)與推廣奠定了基礎。
5、消費者對卡通形象的評價要正面,可以提升使用品牌的美譽度。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拿“維達”的“功夫熊貓”來說,“維達”好似一個成熟穩(wěn)重又事業(yè)有成的男人形象,而“功夫熊貓”笨拙、搞怪而且相貌丑陋,與“維達”正面的品牌形象可以說是相差甚遠,貨架上大而怪的熊貓頭像還嚇哭了隨大人購物的小孩,我想這大概是卡通形象使用者當初沒有想到的吧!
其它幾個品牌的卡通形象授權成功與否,我不做評論,我最后想要說的是,卡通形象授權優(yōu)點頗多,但是使用起來要慎重,按照上述的幾個維度去評判應該可以減少失敗的風險,切忌只是為了知名度和短期銷售量而去做有損品牌長期發(fā)展的事情,這就賠了夫人又折兵,賠去銀子不說,耽誤了市場發(fā)展的機遇可是攤上大事了。
廣州彼岸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生活用紙品牌戰(zhàn)略顧問 ,1998年進入生活用紙行業(yè),從基層業(yè)務代表、省區(qū)銷售經理升至品牌經理,并先后擔任兩家生活用紙上市公司市場部總監(jiān)和市場部總經理,對生活用紙行業(yè)的市場營銷有多年的實戰(zhàn)經驗,先后參與組建兩家生活用紙上市公司的市場部,曾帶領團隊為公司開發(fā)與推廣新品屢屢引領生活用紙潮流,新產品開發(fā)成功率、新產品貢獻率、品牌美譽度數(shù)次樹立行業(yè)標桿,參與數(shù)十次生活用紙市場研究,主導企業(yè)內部數(shù)十次品牌與銷售培訓。電子郵件>>: 13973188123@126.com